

前腿如弓步般稳稳前撑,后腿绷作一道力线,身体顺势前倾,在焦家金矿机加工厂房里,李斌超手握锉刀,沉稳推拉,刀锋之下,工件渐渐平整,铁屑如星火般四溅。他正全神贯注地对胎具进行测量与打磨。作为一名“85后”机修钳工,李斌超始终以高标准鞭策自己,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,在磨砺的砥砺中前行。
如今,无论是机械加工、设备故障排查、保养维护,还是修旧利废,他已是车间里独当一面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2021年,他斩获矿部钳工技能大赛第一名;2024年,又在山东省“技能兴鲁”职业技能大赛机修钳工赛项中拔得头筹,被授予“山东省技术能手”称号;此外,他还曾获评矿部“优秀员工”“金牌工匠”等称号。

求知若渴学本领,岗位实践练硬功
2016年泰仓配资,李斌超加入焦家金矿。初入车间,车丝头、接头、法兰盘等基础工序,他样样得心应手,被车间主任称赞“眼里有光,手上有活”。随着铣床、穿带、锚网等自动化设备陆续上线,面对在课本上才能看到的“机器人”,他主动“拜师学艺”,成了安装师傅们的“跟班”——常常能看到他蹲在设备旁标记结构,凑在屏幕前钻研程序。
设备投产后,他深知“会操作”不等于“会维修”。为了彻底摸清系统原理,他用了一种最“笨”却最扎实的方法:把每台设备的控制点、线路连接、部件功能、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,一一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,一条条记录清清楚楚,皆是他付出的心血。
在加工或修复零件时,遇到不熟悉的加工工艺,他会仔细观摩别人的操作方式,随后私下比对着样本反复练习,再请教师傅指点改进……就这样在一遍一遍的实践下,车、铣、刨、钻、锉,他样样上手,样样能干,逐渐成长为全能型技工,后被任命为机加工工段设备班长。
2021年,为突破“我不擅长”的自我设限,他主动报名参加了矿部钳工技能大赛。备赛期间,每天在完成班组的加工任务后,他撂下饭碗就拿起锉刀,对照网络教程反复制作试件。一边做、一边想、一边调,经过一次次的练习,硬是将单个工件的加工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3.5小时以内,镶嵌间隙精度从0.1mm提升至0.05mm。付出终有回响,那一年,他摘得了钳工技能大赛桂冠。
凭借日常的扎实积累与比赛锤炼出的技能自信,2024年,他再度出征山东省“技能兴鲁”职业技能大赛。为啃下理论硬骨头,每天的上下班,妻子成了他的专职司机,而他手不释卷,厚厚的题库翻了一遍又一遍。夜晚家中,常伴一盏孤灯,他笑称“仿佛回到高考前挑灯夜战”。赛前训练,每日近四小时的锉削练习,让他的手指磨出水泡、渐渐结痂,指纹几乎被磨平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终他凭借过硬的技术,和出色的发挥,一举夺冠,获授“山东省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精益求精勇创新泰仓配资,攻关难题破瓶颈
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,李斌超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“技术大拿”和“车钳双面手”。
为破解穿带减速机频繁断轴、停机时间长的难题,他提出对冷弯轮内径进行补焊改造,并将主材由Φ12圆钢改为Φ10圆钢,有效降低减速机煨弯扭矩,延长备件使用寿命,年节约成本30余万元。为了提高穿带的加工效率和作业安全性,他参与研制穿带辅助上料平台,使加工效率提升了10%;设计制作钢筋切断模具,优化刀片结构,彻底解决了穿带制作所需短节钢筋毛刺大的问题。
此外,他自制电缆剥皮模具,攻克粗皮电缆剥皮难题;在经丝模具架前焊接隔离带,防止锚网加工时圆钢打结;为赶制井下用桁架,自制三角煨制模具与圆钢煨弯夹具,提前一周完成任务,为生产赢得宝贵时间。
正是因为创新不断,他成果丰硕:3项成果荣获山东省设备管理成果一等奖,3项成果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,获得矿部级成果10余项。2024年,他再度获评“金牌工匠”称号。
千锤百炼火炬手,传帮接带好师傅
李斌超是千锤百炼的匠人,也是点亮他人的火炬手;是严师,更是传帮接带的好师傅。担任设备班长期间,他带领6名新人操作车间里的高自动化设备,倾囊相授“手感调参”“异常预判”等实战经验,开展“一对一”指导,以最“严”的标准帮助他们快速成长。面对同事在加工维修中遇到的困难,他总是主动伸出援手,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,携手共进。目前,6名新人均已考取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书,其中1人获矿部钳工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回望自己从普通员工到技术能手的蜕变之路,李斌超说,他感恩矿部——这里让他衣食无忧,助他技能提升,也赋予他荣誉加身。
是啊,九年前,他们初相逢:一个是意气风发的青年,一个是行业领先的产金矿山。他们并肩逐梦,步履不停;乘风破浪,勇攀高峰。九年后,他已从“新手”成长为“能手”,而焦家金矿也实现了产金突破百吨的宏伟目标,正向着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全新发展方向大步前行。(李红红 王香倩)
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